痛經治療│如何對付「痛經之痛」
核心提示:痛經雖不能致命,可是它所帶來的痛苦,只有女性才能深刻體會,每月一次的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它伴隨著女性進入青春期,度過漫長的生育年齡,直到進入更年期。月經可謂是女性的「老朋友」了,女人一生平均會有痛經(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發生的難以忍受的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墜脹、腰酸或全身不適,甚至伴有噁心、嘔吐、四肢發冷,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習及正常工作。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痛經是青春期婦女中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
女性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痛經是當今世界醫學尚未攻克的難題之一。英國報刊報道美國有周期性月經的婦女中90%有痛經,36%一直或常有痛經。在美國,痛經是導致缺勤或不能運動的最主要原因。
英國一家醫學權威機構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女性中80%有不同程度的痛經。牛津大學婦科專家肯尼迪博士在英國科學成就學會會議上說:「三分之二婦女患上痛經,四分之三婦女痛經病發作時無法正常工作。」我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早在1978年對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13萬多名婦女月經生理常數進行的調查顯示,痛經者占調查人群的33。19%,其中輕度佔45。73%,中度佔40。72%,重度佔13。55%,少女的原發性痛經佔75%。國內外痛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國外痛經發生率大大高於國內。
痛經的分類
原發性痛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檢查並沒發現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一般初潮後不久即出現痛經,有時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也可能由於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而引起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見於由於子宮發育不良、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屈曲,導致經血流出不暢,造成經血瀦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有的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呈片狀脫落,排出前子宮強烈收縮引起疼痛,排出後癥狀減輕,稱膜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能在生育後緩解。
原發性痛經的病理病機與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有關。已測知子宮內膜中前列腺素含量最高,痛經患者子宮內膜及血中前列腺素含量高於正常婦女。前列腺素F2有抑制子宮收縮作用,而前列腺素F2а可刺激子宮肌肉收縮,使子宮張力升高。當前列腺素F2下降或前列腺素F2а增高時,痛經加劇。同一婦女在不同月經周期中前列腺素含量也不同,但其含量與疼痛有一定關係。
繼發性痛經多見於生育後及中年婦女,因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內膜異位症系子宮內膜組織生長於子宮腔以外,如子宮肌層、卵巢或盆腔內其它部位,同樣有周期性改變及出血,月經期間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並因發生病變的組織與周圍鄰近組織器官粘連,而使痛經逐漸加重。檢查時可發現子宮且質地增大較硬,活動較差,或在子宮直腸陷窩內捫及硬的不規則結節或包塊,觸痛明顯。
痛經的治療方法
一般處理進行必要的衛生常識宣教,消除焦慮、緊張和恐懼,解除精神負擔。及時治療全身性慢性疾病。發育不良、體質虛弱者應設法糾正。增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防止受寒,注意經期衛生。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為減少前列腺素的釋放,可於經前3~5天口服消炎痛25毫克,或乙醯水楊酸0。3克,或甲芬那酸500毫克,每日均2~4次,可能有顯效。
針灸治療痛經發作時,針(或灸)主穴:氣海、合谷、三陰交;配穴:關元、子宮、足三里。先針主穴,強刺激,留針10~15分鐘。疼痛不止可加針配穴或灸氣海、關元。
性激素治療
1、抑制排卵
由於痛經主要發生在有排卵周期,可試服避孕藥Ⅰ或Ⅱ號,以抑制排卵,用法同避孕方法,可能減輕癥狀。也可每日口服安宮黃體酮5~10毫克、炔諾酮2。5~5毫克或甲地孕酮4~8毫克,每日一次,月經第5日開始服用,連服20~22天,共三個周期。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年較長者均可使用。
2、雌激素
常用於子宮發育欠佳者。每晚服用已烯雌酚1毫克,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服用,連服20天,重複三個周期。此法能抑制排卵,亦能促進子宮發育,所以應不間斷地諮詢醫生治療效果。
3、孕激素治療膜性痛經
通過補充孕激素,使與雌激素重新恢復平衡,月經期子宮內膜得以按正常情況以碎片狀剝脫,可減輕子宮因痙攣性收縮所造成的疼痛,自月經第21天起,每日肌注黃體酮20毫克,連續5天。
4、止痛解痙
下腹置熱水袋,酌服索米痛、可待因或顛茄合劑,必要時注射阿托品0。5毫克。最好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嗎啡等止痛藥物,以防成癮。
5、對症治療
宮頸口小或頸管狹窄病人,嘗試月經前用宮頸擴張器,緩慢地按順序擴至6~7號,使經血暢流,並能減低宮頸口周圍交感神經纖維的感受能力而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必要時可連續進行2~3周期。子宮後傾後屈者,可試胸膝卧位,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